一、危害性认识
艾滋病,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(AIDS)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引发的全身性疾病。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,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疾病晚期易于并发各种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早期表现为发热、咽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皮疹、关节痛、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等。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,表现为体重减轻、神经精神症状,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,多因各种感染和肿瘤致命,发病后病死率很高。
二、传播途径
性传播:这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。
血液传播: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;与感染者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、针头(如吸毒);使用被污染的器械纹身、穿耳、修脚等;医务人员职业暴露。
母婴传播:感染HIV的母亲在怀孕、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婴儿。
日常接触不传播:请牢记!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握手、拥抱、共用餐具、共用卫生间、一起游泳、蚊虫叮咬、咳嗽或打喷嚏等不会传播HIV。消除歧视,科学对待感染者至关重要。
三、预防知识
主动学习科学的艾滋病防治知识,不信谣、不传谣。洁身自好,树立正确的恋爱观、性观念和人生观,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关爱他人,传播防艾知识,反对歧视。
坚持安全性行为。忠诚与单一性伴侣,正确使用质量合格安全套,有效预防性传播HIV。避免在酒精或药物影响下发生性行为,保持清醒判断。
远离毒品,珍爱生命。共用针具是传播HIV的高危行为。绝对不尝试吸毒,特别是静脉注射吸毒。
避免不安全注射与血液接触。就医、打针、输液、拔牙等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,确保使用一次性或严格消毒的器械。
不与他人共用牙刷、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。
如有纹身、穿耳等需求,务必选择正规、卫生的场所。
四、检测与治疗
主动检测,知晓健康。发生高危行为(如无保护性行为、共用针具等)后,应主动进行HIV检测。疾控中心、部分医院和社区组织提供HIV咨询检测服务。早检测、早发现、早治疗,对控制病情、提高生活质量、延长寿命至关重要,也能有效防止病毒传播。
HIV暴露后预防(PEP)是控制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关键手段,尤其在暴露后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,预防成功率超过95%!为进一步强化我市艾滋病综合防控工作,推动药物预防策略落地实施,市疾控中心携手多家医疗卫生机构,深化“医防协同、医防融合”机制,共同构建HIV暴露后预防PEP服务体系。
2025年,武汉市疾控中心牵头组织推进药物预防策略,创新HIV暴露后预防PEP服务体系建设,通过新增门诊申报、审核与建设,全市扩增至13家HIV暴露后预防门诊,涵盖10家综合医院、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门诊地理位置分布全市11个区,实现“2小时”内提供快速检测、咨询服务。

暴露后2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,最晚不超过72小时。请尽快前往最近的PEP服务门诊,由专业医生评估您的暴露风险和用药必要性。
医生会为您开具HIV抗体检测以及其他必要的基线检查(如肝肾功能、梅毒、乙肝等)。若评估需要用药,医生会开具PEP药物处方,并详细告知服药注意事项。
严格按时按量服用整个疗程(28天)的药物是阻断成功的关键。务必坚持每日定时服药,连续28天不可间断。漏服或停药会显著降低阻断成功率。
为了您的健康,如感染艾滋病请及时到相关医院积极治疗,您的隐私将受法律保护。